国内
中新社广州1月9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华南理工大学9日消息,该校严克友教授团队成功在锂金属负极界面表面构建了同时具有高电子绝缘性、高离子电导率和高化学稳定的理想型固态电解质界面,提升了锂金属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据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该成果将为研发、制造新一代高性能锂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等领域发展提供新的关键技术。
据介绍,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下一代电池候选者,它有潜力将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一倍。然而目前的商业电解液无法在锂金属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与锂金属电池无法很好地兼容。
该团队利用单斜相m-Li2ZrF6纳米颗粒作为添加剂,成功在锂金属负极表面构建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固态电解质界面,实现了锂金属电池在高载量、低N/P值(电池负极面容量与正极面容量的比值)和超高倍率下的稳定循环,能够在2C充电倍率下循环3000次后依然拥有80%的容量保持率,达到同级别最高水平。
此外,m-Li2ZrF6纳米颗粒的合成工艺简单,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为锂金属电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完)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
-
百强房企聚焦重点核心城市 加大对
2025-04-03
-
海军某支队开展海上补给训练
2025-04-02
-
海军第47批护航编队红河舰技术停
2025-04-01
-
空军航空兵某旅组织飞行训练
2025-03-30
-
从生态聚合到价值裂变 华为云云
2025-03-29
-
飞科携多品类矩阵亮相AWE 2
2025-03-29